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生产指数环比上升1.8个百分点,至52.6%,成为下半年以来的高点。这与水泥、钢材价格指数明显提升相互印证。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表示,部分工业原材料快速上涨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房地产加速推盘和基建持续回暖带来的需求表现较好仍为价格上涨的核心原因。
需求带动钢铁、水泥、玻璃等价格攀升
从高频数据来看,钢铁方面,近期建筑钢材主流贸易商建筑钢材日均成交量维持在20万吨以上水平;螺纹钢周度消费量维持在380万吨左右的高位。据生意社价格监测数据显示,近一个月螺纹钢现期货价格一路走高,截至11月25日,螺纹钢全国现货报价约为4109元/吨,较月初累计上涨11.81%。水泥方面,11月份以来,福建、广州、浙江、甘肃等省份水泥区域性供不应求,华南和华东部分地区水泥价格已经累计上涨3-4轮。玻璃方面,房地产竣工环节加速、需求回暖叠加部分产线停产检修促使玻璃供需好转,价格不断攀升,11月末全国主要城市浮法玻璃现货平均价在82元/重箱左右,较2019年6月初的73元/重箱,增长12%。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董事总经理陈雳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需求表现较好是建材价格上涨的核心原因,而房地产加速推盘及基建持续回暖或是建材需求较好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10月单月房地产新开工同比增速达到23.23%,房地产融资端收紧促使地产商加速回款、加快前端开工的逻辑仍成立,基建方面,10月份基建同步指标挖掘机、重卡等产量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分别同比增长11%和10%,基建发力对建材带来的增量需求仍较为可观。
民生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解运亮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价格上涨还与入冬之前的建设小高峰有关。
房地产投资短期贡献大 中长期看基建
11月份地产基建系产品价格明显回升在近日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有所体现。数据显示,制造业PMI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至50.2%,时隔6个月后重回扩张区间,而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的大幅回升是重要拉动因素。
不过市场也注意到了分项数据中的分化现象。解运亮指出,与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的回升不同,原材料购进价格和产成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回落了1.4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上一次这样的分化出现在2018年3月。在对比8月份以来的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后,基本可以确定地产和基建是需求回升的主要来源,需求回暖还不稳固。
解运亮认为,2019年房地产投资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走势明显分化,二是期房销售明显好于现房销售。其背后原因在于,面对房住不炒调控高压,开发商采取了抢施工抢销售的应对策略。但施工增长快于销售不可持续,预计2020年一季度起施工面积增速面临回落压力。接下来一个时期,急需培育不依赖于地产的制造业内生动能。
陈雳也认为,尽管从数据上看短期内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贡献更大,但中长期投资端企稳的核心推动力或在基建投资。原因在于:一是“房住不炒”政策导向下地产融资端持续收紧,10月开发贷额度、按揭贷款增速皆在收敛,资金偏紧对未来地产投资的约束仍然存在;二是近期逆周期调节政策持续发力,基建托底政策意图较强。去年11月份至今发改委共批复基建项目1.8万亿,创近三年峰值。11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降低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11月27日,财政部网站发布信息显示,近期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占2019年当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2.15万亿元的47%。
陈雳表示,2020年为“十三五”收官之年,基建项目抢工期诉求较强,加上资金支持,2020年基建投资回升有望延续。整体来看,逆周期调节背景下基建投资发力值得期待,房地产投资尽管中长期趋势向下,但庞大的存量施工需求也保障其短期内下滑的幅度和空间有限,后续固定资产投资在基建支撑下或仍以稳为主。